導讀:對于微信公眾號的運營者們來說,健康的微信生態系統,方能實現“用戶——產品——商業價值”的生生不息。早在去年8月份,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就出臺了《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
發表日期:2019-06-11
文章編輯:興田科技
瀏覽次數:10673
標簽:
對于微信公眾號的運營者們來說,健康的微信生態系統,方能實現“用戶——產品——商業價值”的生生不息。早在去年8月份,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就出臺了《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》,而今年3月份又出臺了《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》。這些規定給微信生態的治理提供了指導,讓運營者們可以有效“防雷”。
作為微信生態安全的宏觀原則的“七條底線”和“九不準”,落地到具體的公眾號運營和朋友圈使用,涵蓋了三個層面:不被歡迎的內容、不被歡迎的行為以及微信公眾平臺賦予使用者的權利。雖然“七底線”和“九不準”看似限定了公眾平臺的運營和朋友圈的使用,但微信團隊堅持中立、平等、透明的原則,對每一個賬號都依據規范進行嚴格審查。
一直在保護和鼓勵原創的微信團隊,推出更多細化、可執行的功能和制度,對抄襲侵權等行為“零容忍”。首先,微信團隊區分了“首發”與“原創”的概念:“首發”并不能體現版權保護的目的,容易變成“搶發”,削弱自媒體人的創造力,影響優質原創內容的產生。
讓公眾號運營和朋友圈使用“干凈”起來,是微信團隊的態度和決心,也是每一個微信運營者的權利和義務。只有這樣,“池水”才能變成一汪“活水”,微信的生態圈才能安全而健康。
更多新聞